新零售自助咖啡機的“逆襲”之路,它從被嫌棄市場“太小”到一年融資三輪。這種模式極大消減店面和人力成本,試圖“拆了“咖啡店,開啟咖啡新零售的時代。
新消費背景下無人咖啡零售自助項目,可以有效降低人力費用的支出,除了降低人工成本,無人咖啡項目占地面積都比較小,租金會更加低廉,商家選擇的場景也更多,比如,機場、學(xué)校、便利店、書店、寫字樓等,通過碎片化的場景,能頻繁觸及用戶,提高效率,擁有更多的交易機會。
尤其是,中國的咖啡市場規(guī)模在以每年15% 的速度增長,遠超全球市場2% 的平均增速,從數(shù)據(jù)來看,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蛋糕。萊杯咖啡機無疑是很好的范例,2015年12月,周培杰成立了萊杯咖啡,并以驚人的速度于9個月內(nèi)完成3輪融資,累計獲得上千萬融資。
咖啡“新”零售的70%毛利從何而來
據(jù)萊杯咖啡CEO介紹:一個加盟合作客戶,一天的銷售額平均能達到50杯以上,50天即可收回成本,而接下來的五年壽命期內(nèi),單臺自助咖啡機均可以保持每個月70%左右的毛利。那么這70%的毛利到底從何而來?
萊杯咖啡的自助咖啡機,占地不到1平米,高度1.83米,配有一個27英寸的觸摸屏;桌面式咖啡機體積約為柜式的三分之一,相對小巧,屏幕尺寸在14英寸。兩類機型均可以提供現(xiàn)磨咖啡、奶茶等16種飲品,單杯約在250ml,客單價在10到15元不等,其中一杯咖啡出品時間則在60秒以內(nèi)。顯然,這個占地不到1平方米的自助咖啡售賣機,對比一個加盟店的店面,從成本上就具有了明顯的優(yōu)勢。
其次,隨著中國員工薪酬平均增長8%,總體租金增長7%的現(xiàn)狀。逐年上升的租金成本,和過高的人力成本已經(jīng)成為阻礙盈利的兩座大山,而萊杯的自助咖啡販賣機,通過減少場地租金,人力支出來控制成本,以遠低于現(xiàn)磨咖啡市場的價格,獲取用戶。
萊杯咖啡的定位是一家平臺型公司,采用加盟的方式,征集全國合伙人。只需購買1臺萊杯咖啡機就可以在城市中進行運營,這也保證了萊杯能夠盡快打開市場格局。就目前在二線城市的合作反饋來看,市場對這種性價比高、方便易得的隨身咖啡還是很歡迎的。
“一杯智能咖啡”的路能走多遠
從自動販賣機行業(yè)整體來看,市場還在巨大紅利期:中國消費現(xiàn)狀對應(yīng)上世紀(jì)80年代的日本,正是自動售貨機膨脹式擴張的時候,迄今已有600多萬臺自助售貨設(shè)備,平均23人就擁有一臺自動販賣機,而中國,一臺自動販賣機要服務(wù)的是4500人。
從咖啡這個細分領(lǐng)域來看依然如此:截至2015年,日本有174,000臺自助咖啡機,中國還不到3000臺。而中國咖啡市場規(guī)模在2015年時超過了700億元,且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長,遠超全球市場2%的平均增速。
看似巨大的市場空間也隱藏著一個問題:與80年代的日本不同的是,時下中國正處在消費升級浪潮中,注重健康養(yǎng)生正成為潮流,保溫杯里都要放兩粒枸杞的人們,是否會接受咖啡作為一種日常飲品?
另外,滿足自助咖啡機入駐的場景大概包括:交通樞紐、商城、寫字樓、高校等,其中高校和寫字樓最易獲得用戶沉淀,也最有可能獲得線下流量入口。
自助咖啡機靠什么火了
“新零售”“自動販賣機”“迷你KTV”……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無人自助領(lǐng)域已經(jīng)有幾十個項目獲得融資,累計融資金額已經(jīng)超過30億人民幣,新零售背景下,看似一門傳統(tǒng)行業(yè)的生意為何在今天火了?
新零售風(fēng)口的助推
2016年上半年,因生意“太小”融不到錢,萊杯咖啡一度陷入困境,原因在于國內(nèi)少有的自助咖啡機供應(yīng)鏈很不成熟,設(shè)備故障率高,用戶體驗很差。終于,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成為創(chuàng)業(yè)者、投資人爭相追逐的“概念藍海”,整個行業(yè)開始向前快跑。硬件的問題得以解決,這才為萊杯贏得一線生機。
獲取線下流量
時至今日,線上流量批發(fā)的紅利已經(jīng)沒有了。共享單車開啟了投資人的心智,嘗到甜頭的資本開始重新回到線下。遍布在人流密集處的自助咖啡機具有高效的流量獲取效率,成為資本的香餑餑。并且,線下的入口直接為線上導(dǎo)流:當(dāng)用戶完成購買后,如果體驗還滿意,便可能促成其二次消費行為——購買“萊杯咖啡”儲值卡,成為長期客戶,客戶的生命周期被延長。
評論
全部評論(331)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