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找工作遇到“能人”,給了9萬元好處費后,“能人”卻失聯(lián)了。
近日,大連市瓦房店公安局西楊派出所經(jīng)過一個月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一起電信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王某,涉案價值15萬余元。
原來,“能人”王某只是一個混跡網(wǎng)絡的騙子,作案多起。
看頭像挺敦厚的
今年10月份,瓦房店居民李某在微信平臺上發(fā)了一條找工作的帖子,過了兩三天,一名男子主動加他為微信好友。
李某查看了一下對方的頭像,覺得該男子長得敦厚忠誠,于是聊起天來,發(fā)現(xiàn)這名男子談吐不俗,彬彬有禮,像個穩(wěn)重可靠的人。
該男子說自己是某單位的工作人員,交際很廣泛,不經(jīng)意間就透露出自己與某某領導的親密關系,甚至還把聊天截屏發(fā)過來作證。
用這名男子的話來講,自己人脈廣泛,安排一份工作輕而易舉,只不過需要花點錢。
放松警惕的李某便央求該男子幫自己找工作。該男子以打點關系為由,一來二去,向李某索要錢財合計9萬余元。
可是到了11月初,風云突變,李某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聯(lián)系不上這個人了。李某這才意識到上當受騙,馬上向警方報案。
甄別數(shù)千條聊天記錄
接到報案后,當?shù)孛窬瘋刹榘l(fā)現(xiàn),近期當?shù)匕l(fā)生過多起同類型案件,極有可能系同一人作案。
辦案民警根據(jù)多名受害人提供的通訊記錄等相關信息,進行案件串并,鎖定了同一名犯罪嫌疑人。
嫌疑人非常狡猾,反偵察意識很強,與對方聊天時,從未提供真實姓名及真實電話號碼。
辦案民警在上千條聊天記錄中一條一條甄別,千方百計尋找蛛絲馬跡。功夫不負有心人,民警找到重要線索,嫌疑人曾以實名在網(wǎng)上注冊,循此信息,民警準確查明了嫌疑人真實身份,11月20日,在瓦房店市某小區(qū)將犯罪嫌疑人王某抓獲。
化身各種角色
今年27歲的王某無固定工作,整天游手好閑,沒錢了就找一份臨時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干不長,不是嫌臟就是嫌累,哪天心情不好就撂挑子走人。
可終究得把自己的肚子填飽,思來想去,王某靈光一閃:微信人人都有,搖一搖就能搖來好友,用微信詐騙,沒成本,來錢快,既輕松,又刺激。
王某注冊了微信號,又煞費苦心,在上萬張頭像中,挑了一個敦厚老實的頭像。
從此以后,他24小時手機不離身,時刻關注網(wǎng)上動態(tài),一旦有人在平臺上發(fā)帖子,王某馬上化身各種角色,想方設法騙取對方錢財,多則上萬元,少則1000元,幾乎從未失手。
評論
全部評論(32)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