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為收購大繭的錢犯愁啦!以前要到處去借,借不來就得付高利息去貸,現(xiàn)在可好了,錢充足買賣也好干多了。”被評上信譽戶后,鐵嶺市西豐縣更刻鎮(zhèn)忠信村的王福明收購蠶繭有了資金保障,信心更足了。
西豐縣是著名的柞蠶之鄉(xiāng)。農閑時,王福明也喜歡賣蠶繭賺點錢,每年都會跑吉林等地收購蠶繭,至今已有20多年了。“趕上市場行情好,收購越多掙得也越多,但收得多需要的錢也多。像現(xiàn)在的行情就好,一公斤大繭要比去年高出4元錢。這要是在以前,明知是塊‘肥肉’你也吃不到嘴,那是干著急。”
不僅是王福明,讓全村人都感到高興的是,2017年秋季,就在收購蠶繭旺季即將到來時,一塊刻著“信用村”三個大字的牌匾掛在了村部大門口:忠信村成為鐵嶺市首個正式掛牌的“信用村”。授牌當天,村里就有7戶農民獲得了郵儲銀行提供的8萬元無抵押信用貸款,貸款總額度達56萬元。
小信誠則大信立。記者了解到,為使忠信村真正名副其實,幾年來,村里通過文明戶、星級戶評比等,大力開展文明信用建設活動,積極樹立村民誠信意識。尤其是人民銀行鐵嶺中心支行通過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對整個忠信村農戶信用信息評價指標和信用評級進行科學透明的評選,形成對銀行機構開放的數據庫,最終將忠信村打造成了“信用村”。
據介紹,過去,農民貸款難與信息不對稱有很大關系,而通過人民銀行鐵嶺中心支行建立的農村信用體系,使農戶信用信息評價指標和信用評級都有了科學透明的評選辦法,并形成了對銀行機構開放的數據庫,這使銀行不僅能安心放貸且省去了大量的調查成本,因此,銀行也愿意在金融信貸方面與這樣的用戶展開深度合作。
“如今增加這50多萬元低息信用貸款,我能多收1萬多公斤大繭,利潤肯定能翻倍。”王福明說。
誠信是金。近年來,西豐縣圍繞貧困戶致富沒門路、投資缺本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實際情況,著力實施了“脫貧卡、健康卡、誠信卡”三項工程。如今,全縣已完成農戶信用評級工作,各金融機構已經接入“鐵嶺市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tǒng)”,可以隨時對農戶的信用等級和詳細信用信息進行查詢,并據此進行信貸投放。截至目前,涉農金融機構已為432戶信用戶發(fā)放貸款5384萬元。
評論
全部評論(71)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