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做美食用到雞蛋都是以個數(shù)為量,江津的老廚師羅遠長卻要用秤稱。1斤雞蛋,5斤肉,4斤陰米,1斤半的水,一克不能多,也不能少,然后依次敲碎雞蛋把蛋白挑進盆里。
記者想再拍攝一個打雞蛋的鏡頭,希望羅師傅再敲一個。他從裝雞蛋的盆里額外拿出一個,蛋殼敲開后露出了蛋黃和蛋白,他熟練地用兩只手左右篩著雞蛋殼把蛋白漏進單獨的小碗,然后立刻嫌棄地放在一邊,生怕這個多余的蛋與之前的混淆,攪亂了他的比例。
△準備食材時,羅遠長嚴謹?shù)蕉喟雮€雞蛋也不愿放進去
“芝麻圓子傳了200多年,每種食材都有嚴格的比例分配,要想做出色澤美觀、油潤香甜的口感就要懷著敬畏之心去做。” 羅遠長把蛋白和進肥膘肉剁成的茸里,再加入陰米用手搓勻作成餡皮。
芝麻圓子,也做“芝麻丸子”,是江津久負盛名的傳統(tǒng)小吃,始創(chuàng)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前后。用陰米(用糯米蒸熟后陰干而成)裹肥膘肉茸等香甜蜜料蒸熟食用。1981年入選《中國菜譜》,是“重慶名小吃”,也是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一道菜始創(chuàng)于200多年前
江津老廚師羅遠長的家很好找,進入小區(qū)大院,隨便一打聽都說在六樓唯一一戶敞著大門的,就是他家。只要羅遠長在家,他家的大門一定是敞開的,他說空氣流通能保證廚房的味道不會串。
△正在準備食材的羅遠長
客廳里擺著做好的芝麻餡,還有一張長長的桌子用來放丸子,方便冷卻。陽臺的簸箕里晾曬著米,餐桌上放滿了蜜餞、芝麻、紅糖等各種食材。光是廚房還不夠,客廳、餐廳儼然都成為了他的工作間。
△各類食材
羅遠長翻出一堆資料相片向記者介紹,早在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前后,“芝麻圓子”的前身“糯米圓子”的做法就已經(jīng)在民間廣為流傳。“當時的百姓喜食糯米,‘糯米圓子’以肥膘豬肉和黑芝麻為主料,紅糖、核桃仁、瓜片等為輔料,經(jīng)過制餡、制皮等工序成型,逐漸成為地方筵席主菜之一。但凡慶生、過節(jié)、婚喪嫁娶,餐桌必不可少,不但百姓喜好,連達官貴人、社會名流也贊不絕口。”
建國后江津名廚羅燦云,也就是羅遠長的父親,在“糯米圓子”的基礎(chǔ)上,日瑧完善。改肉餡、改調(diào)料、加芝麻,調(diào)整工序……“芝麻圓子”重獲新生,以色澤美觀、香甜爽口、油而不膩,而被受青睞,成為大眾喜愛的傳統(tǒng)小吃。
一盤芝麻圓子有錢不一定買得到
“父親12歲開始了他的廚師生涯,芝麻圓子是他一輩子的得意之作,我不想這門手藝在我這里失傳。” 羅遠長說,他18歲便在師兄弟們的見證下,奉茶磕頭拜自己的父親為師學(xué)廚,兄弟姐妹之中也只有他承襲了父親的衣缽。
△搓好的園子放在蒸籠里
父親對這道菜的情感和嚴厲,羅遠長至今猶記。到了廚房,不能叫爸爸只許喊師父。制作過程絲毫不能馬虎,每個工序,使用量都嚴格要求。有一次,父親監(jiān)督他制作,問火候怎么樣了,羅遠長回答了個:“差不多,將將就就。”父親一把抓起涮鍋的刷子就朝他頭上打去:“啥子叫將將就就,好就是好,還沒好就是還沒好。”
在父親嚴厲的教到下,羅遠長終于學(xué)有所成。有單位開大會,請他去做7桌人的菜。就連鍋、鏟、菜刀這些炊具他都要自己用背簍帶著去。那次宴席得到了好評,好幾個單位請他去當廚師。
最后羅遠長決定在當?shù)刈畲蟮囊患揖频旯ぷ?。一盤芝麻圓子8塊錢,得用菜票買,而且就算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
“那時候是計劃經(jīng)濟,各種食材都是根據(jù)經(jīng)營情況分配。因為我們的客流很大,經(jīng)常有會議訂餐、婚宴訂餐。差不多每月能分配到2000斤肉,其中有1%用來做芝麻圓子。七八十年代吃肉不容易,能有1%的量做芝麻圓子已經(jīng)很不錯。” 羅遠長說,這是大型宴會、婚嫁、節(jié)慶時候必須要上有的菜品。平時要想吃,還要跟廚師長“請示”能不能勻其他菜品的食材來做。
一顆敬畏心傳承名小吃
也許就是因為從小繼承了父親對廚房的敬畏,羅遠長每次嘗到市面上賣的芝麻圓子,就覺得惋惜,于是自己挽起袖子專門制作芝麻圓子。“我只有一個心愿,就是讓大家品嘗到最正宗的芝麻圓子。”
在制作之前,羅遠長仔細洗了兩次手,穿上白色廚師工作服。芝麻圓子的制作分制餡、制皮和蒸煮三個步驟,共十幾道工序,材料17種。
△羅遠長認真地分配食材
先用芝麻、桔餅、紅糖、白糖、豬油等調(diào)勻,搓成糖餡,制成指頭大小的球為餡。再用肥膘肉剁成茸,盛碗中,加雞蛋白調(diào)勻,水和雞蛋一樣都要用秤稱,倒入后再加入爆米花搓勻,壓實等待20分鐘左右備用餡皮。
△點上蜜餞就準備進蒸籠
再用七成熱的水將陰米泡約5分鐘,瀝干,再淋清水,使其疏散。將餡皮分別包上糖餡,表面上粘裹一層陰米,依次盛入碗中。
△用來掌控時間的鬧鐘
操作臺上,放著一個黃色鬧鐘,蒸煮的時間也有嚴格標準。“做好后第一次蒸五分鐘,讓圓子定型,圓子就不容易散。然后徹底冷卻存放,需要吃的時候再重新蒸十分鐘。”五分鐘過后,羅遠長揭開特?zé)崞麣怛v騰的蒸籠,兩只手端出盤子,整個房間立刻充滿甜香。
△蒸的時間也必須精確
輕輕摸了下盤子,燙得不行。但是羅遠長卻沒感覺,起初我們以為他手指通紅是被剛剛的盤子燙的,后來才知道是長年這樣端蒸過的盤子,燙成了習(xí)慣。
一種家鄉(xiāng)味香甜如故
采訪的過程中,住在旁邊小區(qū)的陳小姐來找羅師傅買芝麻丸子。“每到逢年過節(jié),我家里都要吃芝麻圓子。有一年過年,一家人都在忙著年夜飯,快做好了突然覺得少了什么。媽媽恍然過來,漏了芝麻圓子。趕緊讓我到羅師傅家來買,那時候都已經(jīng)晚了,哪里還有賣,羅師傅就把自家留的兩份,讓出一份給我。”
每到年底,就是羅遠長最忙的時候,一天最多可以賣300碗,每碗16個,也就是4800個圓子。很多老食客喜歡這個味道,也覺得圓子寓意著團圓,是道吉祥菜。
71歲的彭世林是位資深食客,曾經(jīng)是工廠的門衛(wèi),八九十年代舍不得下館子,每次到發(fā)工資的時候,就會買上一碗芝麻圓子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就算是改善生活了。“那時候的甜蜜很簡單,就是發(fā)了工資和老婆孩子一起吃芝麻圓子。”
羅遠長父親還健在的時候,彭世林只吃他做的,后來羅遠長父親去世后,他就吃羅遠長做的。幾年前,彭世林跟子女到廣州生活了,臨走時還把羅遠長請到家里來做了兩次飯招待親朋跟大家告別。到廣州去后,每隔一個月彭世林都要請羅遠長給他郵寄芝麻圓子。“他也是很久沒有回來了,他總說吃不慣那邊的菜,芝麻圓子是家鄉(xiāng)的味道。”
一道簡單普通的芝麻圓子,食材易得,制作普通??此破綄崳鼱縿拥哪穷^卻是世俗生活里點點滴滴的暖意和難舍難分的情懷。這樣的情感,只有生長在這個城市的人才了然于心,無論世事變遷,依然香甜如故。
△揭開蒸籠的瞬間,米香濃郁
評論
全部評論(56)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