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8月1日,在碧桂園順德總部舉行的全國媒體見面會上,有媒體向楊國強提問,“楊主席是非常有情懷的,但為什么社會上會因為碧桂園出現(xiàn)一些不美好的事情。您認為問題出在了哪里,責任是誰?”
楊國強用極難辨識的順德方言接連回答了三個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每天都在忙,為了使社會變得更好而忙,你覺得我是不是最笨?我也搞不清楚。我感覺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做了很多的事情,錢不是自己的,我是很虧的。未來我的錢越多,我虧得越大。因為我花掉的錢是我的錢,我死了以后,錢不是我的。”
楊國強還說,“我本來可以去亞馬遜漂流的,可以跟大哥去珠穆朗瑪峰爬山的,可以做很多我喜歡的事情,結果,笨死了,我自己賺的錢不是自己的,我每天為了做得更好而忙,現(xiàn)在更加的笨,又做了農業(yè),幫助9省14縣脫貧。”
楊國強口中爬珠穆朗瑪峰的大哥,指的就是中國地產行業(yè)公認的帶頭大哥,萬科創(chuàng)始人王石。
楊國強在媒體見面上,一直在強調自己的辛苦與無私。但他始終也想不通為什么自己每天這么辛苦,碧桂園卻事故不斷;王石留學、登山、談戀愛,而萬科卻成為中國地產行業(yè)品質的代名詞。楊國強榮登中國首富,時刻保持低調;王石從沒有進入中國富豪100強卻經常公開演講,但楊國強卻遭受到公眾與媒體的大量質疑與指責,而很多企業(yè)家都敬重王石為“大哥”。
2
王石,出生于1951年,屬虎,今年67周歲。楊國強1955年出生,屬馬,小王石4歲。王石17歲初中畢業(yè)后,先是在位于大西北的新疆吐魯番盆地做了五年汽車兵,復員后到鄭州鐵路局的水電段做了一年的鍋爐大修車間工人。1974年,王石年滿23歲,進入蘭州交通大學給排水專業(yè)學習,1977年大學畢業(yè),先是分配到廣州鐵路局工程段工作了3年,后考入廣東省外經委,成為公務員,負責招商引資工作。
1983年5月7日,32歲的王石決定辭去在廣東省外經委的公職,乘坐廣深鐵路來到深圳經濟特區(qū)學習做生意,在進入深圳特發(fā)公司貿易部飼料組從事玉米飼料生意的三個月內就賺了三十萬元,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小的成績。但就在王石進入商場初戰(zhàn)告捷時,意外有香港媒體報道雞飼料里有一種肥雞丸,肥雞丸里面有致癌素,導致人們都不再敢吃雞肉,雞賣不出去,雞飼料也沒有了市場,這讓王石把之前賺的三十萬元全賠進去后,又賠了四十萬元。
王石于是破釜沉舟,買了機票只身飛到位于東北的大連糧油進出口公司,向大連糧油公司訂了兩萬噸玉米,但王石此時根本沒有資金支付貨款,所以向大連糧油提出到貨一百天后再付款,由于當時受肥雞丸事件影響,玉米沒有市場,大連糧油公司也只能無奈同意。王石之所以敢在這種情況下再大規(guī)模向供應商預訂玉米,是因為其不相信香港人以后不再吃雞肉,王石認為只要香港人還吃雞肉就需要玉米飼料,而玉米飼料只有自己有,就一定會賺錢。在王石預訂的玉米快運到深圳港口時,香港媒體又報道稱之前的肥雞丸信息弄錯了,香港人又開始吃雞肉了,吃雞肉需要養(yǎng)雞,養(yǎng)雞需要雞飼料,雞飼料要有玉米,而王石正好有玉米,王石憑借這次賭注,不僅把之前虧損的七十萬元補了回來,又賺了三百萬人民幣。
王石后來回憶稱,之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做出如此冒險的重注,與其之前在部隊當兵、在工廠做工人、在大學讀很多書的歷練息息相關,這些歷練鍛造了其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對事物的獨特判斷。
1984年9月,王石用銷售玉米飼料賺來的300萬人民幣創(chuàng)辦了萬科前身,深圳現(xiàn)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正式開始了自己獨立經營一家企業(yè)的經歷。萬科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主要經營從日本進口的電器、儀器產品,同時還搞服裝廠、手表廠、飲料廠與印刷廠等業(yè)務。用王石的話來說,“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其他萬科基本都涉及到了。”其中在1988年,萬科以2000萬元的天價在深圳拍得威登別墅地塊,借此地塊正式進入房地產這個之后讓萬科大成的行業(yè)。
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有很多商機,企業(yè)都是什么生意好做就做什么,所以多走上多元化的道路,實施專業(yè)化戰(zhàn)略的企業(yè)非常少。
但王石發(fā)現(xiàn),多元化企業(yè)往往存在一個顯著問題,就是在任何行業(yè)都難以進入前三名。但王石有一個遠大目標,就是希望有生之年做一個偉大的公司。什么叫做偉大的公司?王石認為,“第一,要做產品,產品被市場上接受;第二,要做品牌,品牌要超越一般的企業(yè);第三,要有行業(yè)標準,就是你不僅僅是品牌大家愿意接受,而且你還要帶領行業(yè)往前走。”除了這三點,王石認為偉大的公司還要有被市場欣賞的企業(yè)文化,成為推動社會往前進步的正能量。
而多元化戰(zhàn)略很難實現(xiàn)成就一個偉大公司的愿景,于是王石從1994年開始帶領萬科堅定的從多元化轉向專業(yè)化戰(zhàn)略,在專注的領域選擇了住宅地產,其他行業(yè)關停并轉,能賣的賣,能送的送,賣不出去也送不出去的就果斷關掉。
從多元化轉向專業(yè)化,這是萬科發(fā)展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zhàn)略決策,專業(yè)化戰(zhàn)略讓萬科從地產行業(yè)率先突圍,并在日后20多年,其與格力空調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專業(yè)化戰(zhàn)略的兩個最杰出代表企業(yè)。
3
萬科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就搭建了一支人才濟濟的骨干團隊,極具戰(zhàn)斗力,在王石的帶領下,聚焦住宅地產領域的萬科在1998年就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在成為中國第一大房地產公司之后的第二年,只有48歲的萬科創(chuàng)始人王石卻意外宣布辭去萬科總經理職務,只保留董事長職務。
王石認為要建立一個偉大的企業(yè),一定是靠制度、團隊與品牌,而不能依靠一個強人,一旦強人離開了企業(yè)怎么辦呢?這促使王石最終決定辭任萬科總經理職務。
王石在辭任萬科總經理的時候做了一次公開講演,王石表示,“辭去總經理是因為我對萬科有信心,為什么?因為我給萬科選擇了一個行業(yè),房地產行業(yè);第二,我給萬科建立了一個制度,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第三,我給萬科建立了一個團隊;第四,我給萬科樹立了一個品牌。我不當老總,我也相信萬科能健康地往前發(fā)展。”
辭任總經理對王石來說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克服權利欲,還要給自己再開辟一個新天地。王石發(fā)現(xiàn)只要自己還在辦公室,團隊就會對其形成路徑依賴,很難真正成長,王石于是做了一個決定,要和萬科的團隊疏離,于是選擇了去社會做公益與慈善,去戶外進行登山,跳傘,劃船等自己年輕時曾經向往的運動。
在寶萬之爭爆發(fā)后,很多人對王石辭去董事長,去登山、游學,做社會公益進行質疑。但這恰恰不應該是王石被質疑的地方,而是王石作為一個優(yōu)秀企業(yè)家境界的表現(xiàn)。
即使在登山等運動中,王石也通過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日,其在接受騰訊新聞出品的《財約你》專訪時透露,在2001年就曾連續(xù)登頂了兩座7500米的山峰,獲得了國家體育總局認可的登山運動健將,并在2003年與2010年兩次登頂珠峰成功。受王石影響,郁亮在2010年也成立了一個菜鳥登山隊,三年之后從北坡登上珠峰,登珠峰下來之后一個月內又跑了一場馬拉松。
4
王石辭任總經理后,雖然由郁亮逐漸挑起了企業(yè)運營的重擔,但王石依然擔當著萬科的精神領袖,其在戰(zhàn)略與價值觀上對萬科始終發(fā)揮著重要影響,例如其堅持的絕不行賄的道德底線與不超過25%利潤的承諾都成為萬科這個企業(yè)的顯著標簽,也成為推動社會往前進步的正能量。
我們反思碧桂園今天因建筑事故導致的輿論危機,很大程度源于創(chuàng)始人楊國強對于規(guī)模與速度的追求,而犧牲了質量。犧牲質量雖不是楊國強刻意而為,但畸形的高目標與圍繞高目標的激勵與獎懲機制導致了碧桂園在規(guī)模、速度與利潤面前,往往以犧牲品質為代價。
在對待規(guī)模、速度與質量的問題上,王石很早就以萬科的實踐為碧桂園等行業(yè)競爭對手做出了表率。
從1998年以來,萬科就一直處于中國房地產排名第一的位置,王石認為,“在第一的位置上,你就想保持著第一的位置,所以萬科的發(fā)展速度就非??臁?rdquo;
對此王石很警覺,“萬科在如此大的規(guī)模與如此快的速度下,產品質量怎么保證?今天市場好的時候,沒有問題,將來市場成熟的時候,增長沒有那么快的時候,如果你質量保證不了,將來怎么辦?”
所以王石當時就提出萬科一定要改變經營模式,一定不要太在乎第一,第一只是一個結果,不是目標。王石認為“第一固然好,但是你質量好了,只是排第三,有什么不好呢?總比質量不好的第一好得多。”王石在萬科內部講話中明確表示,在速度和質量沖突的時候,應該質量第一;速度和成本沖突的時候,還是質量第一。而在碧桂園的發(fā)展過程中,很少見到楊國強有這樣的反思。
萬科在對質量進行反思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中國的建筑行業(yè)與日本同行相比具有巨大的差距,中國建筑行業(yè)誤差是厘米級,而日本同行誤差是毫米級。王石于是決定要彌補這個差距,制定了萬科內部著名的“千億計劃”,“千億計劃”不是指千億銷售目標,而是選擇1000名工程師,用1億人民幣分期分批送到日本訓練。2012年,萬科工程師在日本工地參觀的時候表示沒法學習,太難了。第二年,這些表示沒法學習的工程師覺得學習一次還不夠,還需要第二次、第三次。
王石堅信品質才是萬科未來正確的方向,如果今天不去強調質量,到明天再做的時候可能就來不及了,因為萬科的體量太大,稍不慎就會出現(xiàn)質量事故。
王石對萬科質量的擔心,王石通過主動放下做第一的虛榮很好的解決了,但多年之后,王石的擔心卻在大干快上的碧桂園身上驗證了。
5
2016年,在王石與聯(lián)想集團創(chuàng)始人柳傳志共同參加的一個會議上,柳傳志表示,“我沒有馬云那么闊,但相信比王石財務自由的多。”
房地產是中國誕生富豪最多的行業(yè)之一,王健林、許家印、楊國強、吳亞軍、孫宏斌......但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yè)公認的帶頭大哥,王石卻從來沒有在中國富豪榜前100名的名單里出現(xiàn)過。
王石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他主動選擇放棄了成為超級富豪的機會。1988年萬科進行股份化改造時,在萬科當時4100萬股的股份中,一部分股票是可以分配到王石名下的,其余由集體持有,但王石當時決定放棄其中個人應得的股份,王石表示,“我不需要控制這個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另外,王石也意識到,在中國社會當中,尤其在20世紀80年代,突然很有錢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來講,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窮,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錢。所以王石放棄成為一個有錢人。
從今天看,王石的決策依然是明智的,雖然有很多通過國企改制與管理層收購成為超級富豪的企業(yè)家,但也有很多例如鄭俊懷、顧雛軍和李經緯等身陷囹圄的企業(yè)家。王石放棄股權的決策,讓王石日后在面對任何勢力進攻時都能表現(xiàn)出錚錚鐵骨。
與王石1988年放棄個人股權不同的是,碧桂園創(chuàng)始人楊國強選擇的是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哥哥楊國華的指引下,1978年,時年23歲的楊國強進入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員,6年后升任區(qū)建筑隊隊長,1989年,34歲的楊國強就任鎮(zhèn)政府旗下建筑公司——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經理。引用一位熟悉楊國強的記者介紹,“在這11年中,楊國強實現(xiàn)了人生角色的重要演進,由一個窮苦家庭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專業(yè)能力和地位兼具的技術型干部。”
做了建筑工程公司經理的楊國強顯然迅速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百萬級)。在擔任經理4年后,即1993年,楊國強和楊貳珠等合伙人出資3395萬元,收購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將一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轉化為私有財產。我們不是以此來批評楊國強管理層收購不對,但是想借此來辨別王石與楊國強在思維上的差異。
從放棄公職到下海經商,從放棄多元化到走向專業(yè)化,從辭任總經理到主動放棄行業(yè)第一,王石一直在放下很多普通人希冀的東西。
王石最重要的一次放下則是2017年6月21日宣布卸任萬科董事長一職,離開自己親手創(chuàng)辦的萬科集團。王石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歷時2年半的寶萬之爭最終以王石勝利而結束,王石并且為寶萬之爭的勝利付諸了常人難以理解的努力,不惜得罪華潤,竭力促成聯(lián)姻深鐵。有媒體問王石在過程中有沒有意志消沉的一刻,王石表示,“沒有,他們完全把我的斗志激發(fā)出來了!”
之所以堅決抵制姚振華,王石的理由很簡單,他認為姚振華的信用不夠,將對萬科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在接受騰訊新聞出品的《財約你》專訪時王石直言,“一個公司經營非常好,又有創(chuàng)始人在,這個團隊又非常好的時候,一般來講,進入不進入得尊重這個團隊的意見。如果歡迎我進,這個就叫善意收購。如果人家不接受就叫做惡意收購,一般來講采取惡意收購的往往結果都不好。”所以出于對企業(yè)的負責,王石即使面臨外界諸多的壓力與質疑,也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選擇。
在拼命打贏萬科保衛(wèi)戰(zhàn)后,王石本可以繼續(xù)擔任萬科董事長來向世人證明自己,但他卻意外事了拂衣去,通過個人朋友圈宣布辭去萬科董事長一職。并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可以說我一直在等著這一天,但這一天是什么時候?當真正確定時我是喜悅的心情,我說過我成功的時候就是萬科不再需要王石的時候,但不是說我對萬科沒有感情了。”
在辭去萬科董事長一周年后,2018年8月4日晚,王石在微信朋友圈寫道“人生旅途無限風光在險峰”,正式宣布將出任華大集團聯(lián)席董事長,這是繼4月28日接受遠大科技創(chuàng)始人張躍邀請出任聯(lián)席董事長之后,又接受華大基因創(chuàng)始人汪建的邀請出任第二家企業(yè)的聯(lián)席董事長。
在接受騰訊新聞出品的《財約你》欄目專訪時,王石解釋了這一舉動。他說華大基因創(chuàng)始人汪建是一個公共衛(wèi)生專家,經常關心社會上公共衛(wèi)生應該考慮的問題,讓他非常佩服,“很多人講情懷,沒有錢的時候很有情懷,有了錢情懷就不夠了。而汪建是有了能力,有了資源更多的來實現(xiàn)他的情懷,這是我非常非常佩服的,我也愿意來幫他的。再一個,他是非常非常頑強的,這種頑強,這種堅韌讓你意想不到。”而遠大科技創(chuàng)始人張躍則極具創(chuàng)新能力,在環(huán)保領域做得非常極端,也讓他甚為尊重?;诠餐Z言與共同的理想主義,王石選擇了再出江湖,助二者一臂之力。
6
我們再回到文章開始的問題,“楊國強榮登中國首富時刻保持低調,王石從沒有進入中國富豪100強卻經常四處演講,但楊國強卻遭受到公眾與媒體的大量質疑與指責,而很多企業(yè)家都敬重王石為‘大哥’。這到底是為什么?”
文章上述分析可能已經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楊國強是一個勤奮的企業(yè)家,但他的思維邏輯是,“我足夠勤奮,然后找到足夠優(yōu)秀的人,給予其足夠的激勵與懲罰,從銀行融盡可能多的錢,囤積盡可能多的便宜土地,實現(xiàn)最快速的周轉,做到中國第一,然后全球第一。”
楊國強以為這就是完美的商業(yè)邏輯,過去的成功讓他對這種大躍進模式更加篤信不疑,但從沒有去思考過規(guī)模、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沒有思考過高目標、高激勵與高獎懲對人性沖擊所產生的風險,更從沒考慮過這種大躍進模式是否已經違背了最基本的商業(yè)規(guī)律。
而不同于楊國強,王石的一生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對的事情,什么是錯的事情。下海經商比繼續(xù)擔任公職更有意義;專業(yè)化比多元化更有力量;不行賄應該是企業(yè)道德底線;團隊、制度、價值觀比強人政治更為重要;質量遠比速度與規(guī)模更重要;短期逐利的險資不利于萬科長遠發(fā)展,就要堅決抵制;萬科渡過浩劫不再需要王石的時候便辭任董事長瀟灑離去。
從放棄公職到下海經商,從放棄多元化到走向專業(yè)化,從放棄股權到辭任總經理,從主動放棄行業(yè)第一到辭任萬科董事長,王石一直在追尋真理,遵循內心,放下很多常人無比希冀的東西。而放下正是人一生中最艱難的事情,也是楊國強與“大哥”王石在境界上的核心差距。
評論
全部評論(38)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