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不報憂
文/李子霄
在德國摩登公司的發(fā)展史上,曾出現(xiàn)過這樣一件事:
一線員工發(fā)現(xiàn)公司的大客戶單方面終止了合同,馬上給主管打電話匯報:“主管,不好了,公司的大客戶丟掉了,這直接影響我們的效益啊!”這是實事求是的匯報。
主管壓住內(nèi)心的慌張,假裝淡定地說:“慌什么啊?鎮(zhèn)定一點!”說完他思考了一會兒,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后給上司打電話:“經(jīng)理,市場部出了點問題,一個客戶流失了。”這是典型的輕描淡寫,而且用詞模糊,很容易誤導人。
經(jīng)理說:“流失一個客戶怕什么,我們公司的客戶還有很多,繼續(xù)開拓市場,爭取獲得更多的合作。”正在這時,公司總裁給經(jīng)理打電話,了解市場開拓情況,經(jīng)理笑著說:“總裁,你放心,市場開拓得很好,一切盡在掌控之中,很多客戶都與我們有合作的意向,很快我們就會拿下他們。”這是在自說自話,其實根本就沒有了解實情。
總裁放下電話,心里很踏實。然而,一個月后,公司召開月銷售會議,總裁才得知市場部出了嚴重的問題:老客戶流失,新客戶沒有……
這個案例是典型的報喜不報憂,正如英特爾公司的總裁安德魯·格魯夫所言:“高層領導有時直到很晚才明白周圍的世界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老板則是最后一個知道真相的人。”
中國管理培訓專家余世維更是打趣地說:“一天,老板發(fā)現(xiàn)門外有人搬東西,出去一看,才知道原來公司倒閉了。”
很多人向領導匯報工作時,喜歡講成績、講好事,對于問題和錯誤則輕描淡寫,甚至干脆隱瞞不報。這會影響領導對客觀情況的了解,貽誤決策時機,可能會使小問題變成大危機,這對公司發(fā)展是致命的。
做最重要的事
文/佚 名
美國伯利橫鋼鐵公司曾經(jīng)只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鋼鐵廠,后來經(jīng)過短短的5年,便一躍成為世界上傲視群雄的鋼鐵廠。那么,是什么魔力促使伯利橫鋼鐵公司實現(xiàn)超常規(guī)發(fā)展呢?
這全得益于美國效益專家艾維·利的一個金點子,他對公司總裁舒瓦普說:“在一張紙片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然后用數(shù)字標明每件事對你和你公司重要性次序。第二天早上,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紙片拿出來,做第一項最重要的事,不要做其他的,全力辦第一件事,直至辦完為止。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至你下班為止。如果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因為你總是在做最重要的事!”
伯利橫鋼鐵公司的發(fā)展壯大,就是因為每天都在做重要的事。我們的管理人員特別是企業(yè)高層管理干部,是不是該問問自己:每天是否都在做重要的事?
俗話說,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意思就是說作為決策者要善于審時度勢,把握大局,不要計較一點一滴的得失,患得患失,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過分在小事上勞心費神,就會荒廢了大事。
掌握天氣助力生財
文/李云貴
道爾頓是澳大利亞的一個公司的經(jīng)理,此人足智多謀,他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經(jīng)營公司,利用商業(yè)氣象學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jīng)濟收益。
早年道爾頓在瓜果經(jīng)營中,就發(fā)現(xiàn)銷售額居然與天氣變化有極大的關系。于是,他求教于統(tǒng)計學家,一起分析研究西瓜銷售與氣象的關系符合概率論的某種分布函數(shù)。他還與氣象臺簽訂了合同,以便及時了解到長、中、短期天氣預報與氣象要素情報。有兩年,道爾頓在了解了天氣預報和氣象要素情報后,根據(jù)天氣的變化情況和氣象預報,道爾頓的公司每年都在酷熱的月份到來之前,就和瓜農(nóng)簽訂大批的買賣合同,并購進了大量西瓜存放在冷庫里。
由于那兩年夏季高溫持續(xù)時間較長,西瓜十分暢銷,國內(nèi)各大城市瓜果十分緊缺,惟獨道爾頓公司的西瓜貨源非常充足。道爾頓的公司因此也獲得了十分可觀的經(jīng)營收入。到了第三年,由于道爾頓事先獲得了夏季將出現(xiàn)長期陰雨天氣預報。正當未掌握天氣情況的商家按照慣例爭先恐后對西瓜大量囤積時,道爾頓公司卻大批削價處理西瓜。結果,陰涼天氣形成“馬拉松”后,同行中只有道爾頓公司不為西瓜大批腐爛而發(fā)愁。而且道爾頓公司的西瓜也很快銷售一空。
科學利用商業(yè)氣象學,道爾頓不僅成為了一個資本雄厚的大老板,而且他還成為了澳大利亞著名的商業(yè)氣象學家。從商者在經(jīng)營中只要肯用腦子,勤奮好學,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把握好時機,才能將生意做活,才能將生意做好,才能獲得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
不要給自己設定邊界
文/涔 汐
有位馴象人從來不把大象拴在大樹上,只是把它用一根細繩拴在小竹竿上。很多人非常詫異,以大象的力氣,別說小竹竿,哪怕是一棵樹都不一定能拴得住它。
那么,一根細細的繩子和一根小小的竹竿是怎么拴住力氣那么大的大象呢?
原來,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它就被拴在這根竹竿上。小象雖然拼命掙扎,卻無力逃脫,最后終于放棄了努力,并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這竹竿,我是無法掙脫的。
漸漸地,小象變成了大象,卻再也沒有想過如何掙脫竹竿。
能夠拴住大象的不是一根竹竿、一根繩子,而是它給自己思維的束縛。如果你之前做不到一件事情,認為以后也做不到了,這種狀態(tài)在心理學中叫做“習得無助行為”。指的是:當一個人做某件事情時認為自己能力有限、無法完成的時候,以后遇到此類事情都會輕易放棄,對自己的缺點不足聽之任之。
就像文中的小象一樣,要想打破“習得無助思維”唯一的辦法是消除自我設定。
不要給自己設定我做不到的邊界。而是遇到困難,敢于去嘗試,不要在認知和思維上輕易否定自己。
編 輯:李美靜 hannah_aileen@sina.com
評論
全部評論(1062)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