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參加一個企業(yè)論壇,一家銷售母嬰用品的公司高管告訴我,說他們現在壓力很大。電商巨頭在母嬰用品領域的控制力越來越強,商品的零售價格被越壓越低,創(chuàng)業(yè)公司很難生存,只能不斷地嘗試轉型。
最近,被稱為「中國母嬰第一股」的寶寶樹集團發(fā)布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2.4億元,同比下降40.9%,其中電商板塊的營收更是下降了78.5%之多。
這不是偶然。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過去安然存活在細分市場,如今卻不得不面臨巨頭利用流量和規(guī)模優(yōu)勢進一步吞食市場的局面。
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CEO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你獲取客戶的手段是什么,流量結構是否和大公司一樣?
第二,你的供應鏈是什么,是否和大公司一樣?
第三,用戶選擇的標準是什么?是否和大公司一樣?
假如三個問題回答都是「是」,那根本沒辦法和大公司進行競爭。如果流量結構和大公司一樣,誰花錢多誰的流量就多。如果供應鏈和大公司一樣,那大公司的規(guī)模效益占優(yōu)。如果消費者選擇標準一樣,都是看價格。那為了吸引用戶,只能打價格戰(zhàn)。打價格戰(zhàn),誰能比得上大公司呢?
聚焦到母嬰電商,其流量主要依靠奶粉、尿不濕等爆款的促銷活動獲取。這兩個品類屬于標品,標品和流量是巨頭的優(yōu)勢領域。最終,母嬰電商會陷入價格戰(zhàn),導致小公司被拖垮。
靠標品零售為生的線下母嬰門店也難幸免,雖然自帶流量池,但同樣面臨線上電商巨頭的價格擠壓。
母嬰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者,未必需要跟電商巨頭正面剛,有的創(chuàng)業(yè)者已經早早探尋了其他的路徑。
例如新經濟100人曾經報道過的孩子王,它表面上看是一個主打5000平方米大店的母嬰連鎖門店零售公司。事實上,店內三分之一屬于商品陳列區(qū),三分之一屬于游樂場、早教、攝影等服務區(qū),提供體驗式消費。并且,門店每天組織各種活動,包括給孕婦、新媽媽授課。
從線下零售的角度來看,它跨過了零售的邊界,向外拓展各種服務。而服務,恰好是電商巨頭們未能觸達的領域。
像孩子王這樣難以用單一行業(yè)來界定邊界的公司,我把它稱呼為無邊界公司。
無邊界的定義我曾在新經濟100人2019年CEO峰會上給出,即圍繞一群有共同屬性的用戶,不斷挖掘他們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
無邊界的底層邏輯,其實是從流量思維到用戶思維的轉變。流量思維是什么?就是希望把一件商品或服務賣給越來越多的人,創(chuàng)業(yè)公司玩流量就是找死。用戶思維則是圍繞自己圈定的一小群人,打造全方位滿足他們各種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在這個消費者主導的時代,企業(yè)需要做的是為消費者提供商品以外的解決方案,獨立創(chuàng)造利潤出來。無邊界公司更進一步,圍繞同一群用戶深挖,通過疊加產品和服務,從而創(chuàng)造更多利潤。
母嬰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適用于無邊界的創(chuàng)業(yè)領域。第一,母嬰用戶群體體量大,足以容納千億規(guī)模的公司;第二,母嬰用戶的需求明確,易預測,也比較容易找到解決方案。
像孩子王,它就非常明確自己的用戶是誰:中國的3000萬個新家庭,即家里有0到14歲孩童的家庭。其中,孕期至3歲孩童家庭是核心用戶,4到6歲孩童家庭是重點用戶。
舉另一家公司為例,它從親子游等非標產品切入,獲客后再轉向做親子教育??雌饋硐袷菃渭冏雎糜?,但他們的核心是服務3歲-12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體驗式的非標產品。
這家公司剛開始是組織小孩夜宿海洋館,用手觸摸鯊魚苗,隔著玻璃跟海底生物零距離接觸的活動,提供有趣的科學體驗。當然也因為非標,所以難以規(guī)模化復制。上海只有兩個海洋館,夜間海底隧道只能睡滿40個小朋友,接待人數有限。
但是通過這種非標產品獲取精準用戶之后,這家公司就可以跨過旅游的邊界,進入其他領域。
首先是線下開設科學實驗室,組織這些小朋友參加生物、物理、自然等科學實驗,通過觀察小鱷魚、青蛙以及各種動植物,或者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夜空等來拓寬小朋友的課外世界。其次,公司也跟學校合作,把科學實驗引入課堂,順應了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大方向。
后來,這家公司又試水零售,銷售顯微鏡,價位從399元到699元,一次就賣掉了幾千臺。再通過年卡綁定用戶,平時的周末讓老師帶領小朋友做科學實驗室,假期則順理成章地推出客單價五六千元的親子夏令營活動。
有教育、有零售、有旅游,從細分領域來定義公司的話,跟孩子王一樣,它同樣難以被定義,也很難找到一家完全相似的競爭對手,包括巨頭。新東方、好未來是它的競爭對手么?不是。因為它做寓教于樂的科學教育,地點不是在教室,而是在戶外、博物館和實驗室里。攜程是它的競爭對手么?也不是。因為它不做機票,酒店也只做親子酒店,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
回到開頭的三個問題。以上兩家公司,都選擇了細分且自己擅長運營的用戶群體,開發(fā)了獨特的產品及供應鏈,同時依靠獨特的產品精準獲客。做了到無邊界理論中的“圍繞用戶做產品”。
可見,從經營商品到經營用戶,會在公司原本的業(yè)務基礎上產生巨大的附加價值。
我認為,未來成功的母嬰公司將是無邊界的公司。
無邊界的好處,是你可以避免和巨頭的正面競爭,獲得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而挑戰(zhàn)則是,想要成功,你必須極其了解你的用戶以及他們想要的產品和服務。未來掙錢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不是靠商品差價,而是靠自己的服務化產品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利潤。(完)
本文來源:創(chuàng)業(yè)邦
評論
全部評論(250)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