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美國的賈躍亭,其一舉一動仍然對國內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據(jù)澎湃新聞10月11日援引一位接近賈躍亭債權人的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賈躍亭在美國法庭主動申請個人破產重組(Chapter 11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該新聞旋即在微博、微信上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
據(jù)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其收到了一份賈躍亭在美國法庭主動申請個人破產重組的文件。文件內容顯示,賈躍亭將把全部資產通過債權人信托的方式,轉讓給債權人,該信托由債權人委員會和信托受托人控制和管理。
這事兒之所以觸動讀者的神經,很大的一個原因是10月9日剛發(fā)生了國內首例個人破產案,一句話新聞就是:月入4千的溫州蔡某,負債高達214萬,但最終僅需還3.2萬。
兩天后,賈躍亭緊追熱點,在美國法院申請個人破產重組。因為有人擔心,賈躍亭也會效仿,“成功的話,所有的國內債務就都沒了,這將是對所有勤勞工作者最大的侮辱。”
這話本身應該也是對賈躍亭最大的侮辱,如果要是想讓大家血本無歸,他完全可以選擇個人破產清算而不是個人破產重組。
賈躍亭為什么申請個人破產重組
《美國法典》第11編(破產法典,Bankruptcy Code, Title 11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規(guī)定了六種破產類型:
第7章:個人或企業(yè)的破產清算
第9章:地方政府破產
第11章:個人或企業(yè)的債務重組
第12章:有固定收入的家庭農場主的債務重組
第13章:有固定收入的個人債務重組
第15章:在美國執(zhí)行的外國破產案件
賈躍亭選擇的第11章一般針對的是企業(yè),很少有個人使用。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拯救企業(yè),使企業(yè)擺脫無力償債的困境,重新恢復生機和活力。但賈躍亭選擇了第11章,就像他選了為夢想窒息,具體考量估計只有他更清楚。
據(jù)澎湃新聞援引賈躍亭債權人的話說,賈躍亭提交個人破產重組后,將主動給債權人提供額外的特殊保障,包括:
1)所有國內債權人依然保留對賈躍亭及其他債務人國內被凍結資產的處置權;
2)前樂視相關企業(yè)等原有債務人將繼續(xù)履行還債義務;
3)與原有通過擔保程序向賈躍亭提起償債請求相比,現(xiàn)在債權人通過債權人信托相當于提前拿到了賈躍亭全部資產及收益權,所有債權人也將得到平等以及未來足額償債的權利。
“破產(重組)的程序是給你一個浴火重生的機會,但是絕對不是給你一個逃避合理債務的機會,也就是你欠別人的錢,你如果有這個能力,你當然還是要盡最大的努力償還。”美國聯(lián)邦法院出庭律師張軍在接受虎嗅電話采訪時說,“一些債權人的利益肯定要受到一部分的影響,但是法院會針對所有的情況進行一個通盤的評估。”
金杜律師事務所李量在接受虎嗅采訪時亦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法院定下這個事后,賈躍亭就不會總被這些債務糾纏著了。”
張軍表示,美國聯(lián)邦破產法院會維護兩個“權利”:
第一,債務人在破產重組的過程當中要給他一定的權利,同時也要限制他的權利。像賈躍亭這種創(chuàng)始人、CEO或者有重大股權的人,由于對企業(yè)經營不善,破產法院原則上一般不會再讓他在這個公司重組的過程當中發(fā)揮更大的權力或者有更大的發(fā)言權,但是他如果有一些合法的權益,法院也會予以保護;
第二,更重要是也要保護債權人的權利。債權人會對賈躍亭的管理能力提出質疑,就不會再讓你管理公司了,因為持股人對你的信心已經沒有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要成立一個由法院來監(jiān)督成立的信托委員會,信托委員會是沒有生命的——委員會里面會有各種專家,比如說有法律的專家、有財務或者是股票金融方面的專家——他們最終要請一個人,由他來具體負責公司的重組或經營等等。
這或許也就解釋了美國當?shù)貢r間9月3日Faraday Future宣布任命拜騰汽車創(chuàng)始人畢??挡┦?Dr. CarstenBreitfeld)為FF全球CEO、FF創(chuàng)始人賈躍亭辭去CEO職位、出任CPUO的原因了。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為了FF造車蒙眼狂奔、為夢想窒息、放棄CEO職位的賭徒賈躍亭,但這顯然也是個人破產重組的必要條件,因為信托委員會首先是對債權人負責的——盡管他在某種程度上也要對債務人的權利有一些保護。
同時,為了不失去了對FF的掌控權,所以才有了賈躍亭效仿阿里的合伙人制度。美國當?shù)貢r間2018年11月12日,賈躍亭曾在FF舉行了一場名為“FaradayFuture Evolutionary”的戰(zhàn)略會,他透露FF將推行“合伙人制度”,把公司的頂層治理權交給“合伙人委員會”,他本人將拿出個人股權的64%用于員工激勵,剩下的股權用來設立個人還債信托基金,以此作為國內債務償還基金。
賈躍亭“出此下策”,顯然是為FF融資創(chuàng)造條件。因為根據(jù)美國破產法的規(guī)定,在破產法庭批準后,企業(yè)可以得到新的貸款并給予貸款者最高的優(yōu)先權,這種貸款給予了企業(yè)新的資金來源,重組的企業(yè)被允許拒絕履行那些無利可圖的契約和年金計劃。
所以,賈躍亭為了還債和融資兩不耽誤,同時不失去對公司的掌控權,應該至少規(guī)劃了有一年的時間了。2018年10月3日,賈躍亭與恒大正式“決裂”后,F(xiàn)F就開始陷入資金困難,同時也掉到了融資困難的坑里爬不出來,而跟恒大決裂又主要是因為控制權之爭。
另外,賈躍亭在國內多次上了失信人名單,成了一名超級老賴,李量律師認為,如果其個人破產重組獲得批準后,可能以后就不用上這個名單了。
當然,賈躍亭申請個人破產重組文件我們目前還無從得知里面的詳細細節(jié),當下更多的是揣度和分析,張軍律師說:“美國破聯(lián)邦破產法院它有一個程序,過程當中債務人要解釋為什么要重組,那么很多的債權人是都有發(fā)言權的。”
美國破產法典第11章賦予了破產經理相當大的權力:破產重組期間,企業(yè)繼續(xù)經營,破產前的企業(yè)經理保持對企業(yè)的控制,成為“擁有控制權的債務人”。在破產申請后的前4個月中,經理有排他的權力提出重組計劃,而債權人只能選擇要么接受,要么放棄(take-it-or-leave-it)。經理提出重組計劃后,債權人對重組計劃進行投票。重組計劃的實施,應當?shù)玫矫款悅鶛嗳税磦鶛鄡r值計算的2/3多數(shù)和按人數(shù)計算的簡單多數(shù)的贊成,以及2/3多數(shù)股權的贊成。重組計劃得到投票贊成后,還要得到法官的批準(confirm)。在決定是否批準計劃時,法官必須判斷該計劃是否通過了“債權人的最佳利益”測試,也就是要求每一類債權人得到至少相當于若企業(yè)按照第7章清算則他們本來可以得到的數(shù)額。
涉及到賈躍亭這個案例,這個破產經理要么是他本人,要么是畢??担笳唢@然也代表了賈躍亭的利益。
一言以蔽之,賈躍亭申請個人破產重組的過程沒那么一蹴而就。
張軍跟虎嗅從兩方面分析了賈躍亭申請個人破產重組的意義:“從債務人的角度,更多的是為了擺脫沉重的債務的負擔。從債權人的角度,債權人也要犧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從而換取對公司比較大的發(fā)言權,寄希望于公司通過這一次浴火重生以后,能夠重新有機會站起來,最終有能力償還債務。”
張軍說:“因為沒有看到任何的法院的文件,我們現(xiàn)在也沒有更多的發(fā)言權。”我問他國內有沒有賈躍亭的債權人委托他在美國向賈躍亭追債或打官司,他說暫時還沒有。
為了搞明白賈躍亭申請個人破產重組的事兒,虎嗅聯(lián)系了多位律師,有的委婉拒絕,說是賈躍亭這個事兒太復雜,說不清楚。但虎嗅還是采訪到了上文中的兩位,一個是國內金杜律所的律師李量,一個是美國聯(lián)邦法院出庭律師張軍,一個更懂中國的法律,一個更懂美國的法律。在采訪的過程中,除了圍繞賈躍亭外,也聊到了國內個人破產法出臺的相關問題。
國內出臺個人破產法的意義?
李量律師告訴虎嗅,我國在2006年出的企業(yè)破產法,2007年出的物權法,給個人破產法提供了一些法律的基礎,之所以沒有更早出臺個人破產法,是因為技術條件達不到。
“主要是個人征信這一塊。個人征信,一是對你財產的了解、控制、監(jiān)督,二是對你后來你收入的控制、監(jiān)督。”李量跟虎嗅分析道,“個人征信體系要完善,監(jiān)督的技術機制也要跟上。”
另外,有美國這個前車之鑒,或許也是國家遲遲不出臺個人破產法的原因之一。“美國是現(xiàn)代個人破產制度的濫觴之地。”《環(huán)球時報》在10月11日的一則評論文章中說,“在美國《破產法典》的第十三章中規(guī)定,有足夠穩(wěn)定和固定收入自然人可以依據(jù)還款計劃在履行支付義務后獲得債務豁免。溫州‘蔡案’其實給我們展示的就是這個第十三章中債務調整的雛形。”
但無論怎么說,2019年7月16日國家發(fā)改委等十三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的《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也算是適逢其時。過去這段時間的P2P連環(huán)暴雷,導致很多人血本無歸,同時也讓搞P2P的人走投無路,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或許一定意義上也加快了國家出臺上述方案的步伐。
李量認為,國內出臺個人破產法,一方面對債權人有利,另一方面,真正有利的肯定是債務人,畢竟幫他減輕了負擔。
張軍也持同樣的觀點:“我不是中國法的專家,但是現(xiàn)在中國的法律包括像法院也逐漸接觸做這(破產重組)方面的案子,其實是對企業(yè)相對更友好了,給了他們一個能夠擺脫一些債務、進行重組的機會。”
他多次表示,這是給了債務人一個“浴火重生”的機會。
本文來源:虎嗅APP
評論
全部評論(157)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