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顧忠山三重奏的巡演在重慶堅果NUTS LIVEHOUSE進行,臺下觀眾隨著節(jié)奏輕輕搖擺,在藍色燈光下像一條泛起漣漪的河流。
作為中國第一代爵士樂演奏者,顧忠山是最早將西方爵士實踐理念引進國內的爵士音樂家,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如《Flow 浮》《Pictures》《清晰 Clarity》。
他說:“音樂是我的全部,吉他是我生活的穩(wěn)定器。”
踏踏實實做音樂
在音樂世界里,有一位靦腆內向卻滿懷熱忱的吉他手——顧忠山。他坦言自己不善言辭,更擅長用音樂表達內心。對他而言,音樂是一種無法用言語描述的美好對話方式,“the best” 便是他對這種感受的形容。
他喜歡音樂,也熱衷于與其他音樂人一起玩音樂。生活中或許言語不多,但在音樂的天地里,他有說不盡的話。如果人的一生有一個使命,顧忠山認為自己一生一定要做的事,就是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工作室,無論在何處,只要能安心做音樂就好。
在旁人眼中,被音樂填滿的生活或許有些無聊,可顧忠山卻恰恰享受。創(chuàng)作之路雖充滿挑戰(zhàn),他會反復糾結、斟酌、琢磨,也會經歷挫敗、沮喪和失落,但每一次與吉他的觸碰,都能讓他調整狀態(tài),找回內心的平靜。除了音樂,顧忠山還鐘情于建筑藝術。建筑為人們提供了實在的生活空間,而音樂于他而言,就像另一種容納靈魂的空間,是靈魂的著陸之地。
人的生命有限,音樂的世界卻無限。面對無法探索完音樂世界的遺憾,顧忠山坦然接受。即使生命長度相同,每個人探索音樂的速度也有差異。接受遺憾,用心做音樂,便是他的應對之法。顧忠山的音樂極具包容性和開拓性,融合了古典與流行元素,最近他還嘗試吳語評彈等地方特色元素。他認為這種開放的音樂風格源于自己喜歡與其他音樂人交流,不斷認識新朋友,嘗試新可能。“這是一種順其自然的過程。”他笑道。
NUTS LIVEHOUSE顧忠山三重奏演出現(xiàn)場
教學相長也
教是學的一種方式,顧忠山一直這樣認為。
1997年,在家人支持下,他回國定居,先后在北京迷笛音樂學院和北京現(xiàn)代音樂學院任教,后來和朋友一起創(chuàng)辦了JZschool,現(xiàn)在上線了顧忠山音樂課堂。在音樂教學的路上,顧忠山已走過二十七年。
初為音樂老師時,顧忠山做爵士音樂的時間也不長,但相對國內學生對爵士音樂的有限了解,他仍有教可授。從學生到老師的身份轉變雖帶來小小的壓力,但回憶起來,那段時光輕松快樂。如今,他的學生遍布國內外。與學生交換喜歡的音樂,就像打開一盒巧克力盲盒,不知是什么味道,常常給顧忠山帶來驚喜。
為幫助學生找到音樂中的自我,顧忠山設計了一整套原創(chuàng)練習曲,融入不同音樂風格,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他致力于創(chuàng)造新的吉他教育體系,讓學生在想創(chuàng)作時有能力創(chuàng)作,通過打開學生思維,掌握融會貫通的音樂訣竅。隨著現(xiàn)代爵士音樂的發(fā)展,他也在不斷地優(yōu)化著自己的教學方式。
音樂是大多數人的熱愛,但這份熱愛不一定都能夠開花結果。顧忠山見過許多放棄音樂學習的學生,但他并不覺得這是壞事。在他看來,嘗試其他方向對學生來說或許也是好事。而所謂熱愛,即便是因某些原因離開了音樂這一專業(yè)領域,也并不代表會遠離人的日常生活。比如,顧忠山曾教過的一個學生,二十多年后又重拾起了音樂。
熱愛就是這么奇妙,從少到老,即使有過間斷,也從未忘記。
顧忠山與樂迷們的互動
到跑不動為止
顧忠山認為創(chuàng)作、演出、教學相互影響。他會一直堅持下去,“到跑不動為止”。他也笑著補充說,自己即便真到那一天,還是會繼續(xù)做音樂,和其他人交流音樂。音樂就像是顧忠山生活的必需品,如魚離不開水。
對于未來,顧忠山有很多計劃。結束三重奏 2024 巡演后,他打算明年錄制新專輯,多做紅節(jié)奏的歌,在明年二月開始紅節(jié)奏二十周年暨新專輯巡演。第一代紅節(jié)奏組建于 2005年,十幾年來陣容和樂器編制不斷變化。如今的紅節(jié)奏樂隊由顧忠山等八人組成。三重奏的巡演和新專輯的制作也會同時進行。此外,顧忠山還打算與其他音樂人合作不同的歌曲。忙碌讓他充實,只要有音樂,他就是充滿活力的吉他手。
在流量時代,創(chuàng)作與流量的矛盾日益凸顯。顧忠山想對那些還在認真創(chuàng)作的音樂人說:“堅持自己的風格,好好做自己。”每個選擇代表的是不同的路線,不同的路線可能會有不同的風險。如果選擇流量,也許會在創(chuàng)作藝術上有所損失,如果選擇創(chuàng)作,也許沒有太多的曝光度,但“如果決定要保持自己的東西,那就想辦法去更好地分享自己的東西”。顧忠山用實際行動告訴后來者,做出選擇,然后堅定地前行、奔跑。
顧忠山接受商界青年采訪
結語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爵士音樂。每當顧忠山說出歌名,樂迷們都會熱烈地回應。對顧忠山而言,他的音樂離不開這些樂迷的支持和鼓勵。
舞臺上,吉他的琴弦來回撥動,燈光乘著音樂旋轉。在顧忠山和樂迷們留下的合影里,每個人都開心笑著,仿佛可以通過這幀定格的影像感受到還未消散的音樂余韻。
正像顧忠山的新歌“the forever smile”,美好的夜晚在人們記憶中永不消逝。
記者:劉娟;攝影:鄭越月、梁小鐵;攝像:鄭越月;編輯:趙萱竹
評論
全部評論(11)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