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過“創(chuàng)森”5年征程的南昌,終于被正式命名為國家森林城市。走過“十二五”,南昌一批批濕地公園、帶狀公園、街頭綠地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如今,從高空俯瞰南昌,遍布在城中的森林島和森林長廊,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森林走進了城市,城市擁抱了森林。有專家表示,未來五年,南昌還會有更多森林“野趣”,如大象湖濕地公園、贛江風光帶、龍崗公園、虎形山公園、揚子洲陸堤結(jié)合風景帶等。
市民已習慣有公園的生活
不少南昌市民都已習慣這樣的生活——在每天清晨或是晚飯后走出家門,走進公園,快走、慢跑;習慣在周末,約上幾位親朋好友,去公園里踏青、拍照、聊天;許多老人也在天氣晴好時帶上棋牌或釣竿等,與友人對弈于湖邊垂釣……
市民此般習慣的形成,較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來南昌市興建的眾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園。南昌市園林綠化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近五年,南昌先后投入48億元巨資建設了朝陽動物園,實施了包括大象湖景區(qū)、贛江風光帶、艾溪湖濕地公園、瑤湖郊野公園、梅嶺櫻花谷、八大山人景區(qū)、江西名人雕塑園等在內(nèi)的一大批園林綠化重大重點工程。
“近幾年,南昌的公園真是越來越多,無論你住在城市的哪個角落,只要走出門,幾乎都能找到公園。”今年51歲的邵先生是一位大學教師,他的愛好是逛公園。每每從公園里回來,他總會情不自禁地感慨南昌變化之快,以及南昌公園數(shù)量之多風景之美。
和邵先生一樣,家住紅谷灘的市民賈大爺也對逛公園情有獨鐘,只要天氣狀況允許,他幾乎每天都會去家對面的朝陽公園。“這里有水,有豐富的植被,有市區(qū)里看不到的景色和聞不到的空氣。”賈大爺說,如今南昌的公園數(shù)量多、質(zhì)量優(yōu),這是十多年前的人們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
南昌城市森林島可分三大類
“作為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分,南昌城中的公園,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有的已‘升級’為‘城市森林島’。”南昌市綠化管理處的園林專家吳寧剛表示,按他的理解,“城市森林島”是指在城市里由大量樹木組成的綠島。這種綠島在南昌城中有很多,且可以按照不同的類型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公園森林島、街頭森林島和政府辦公場所森林島。
除此之外,從2012年以來,南昌市還積極引進樹種,嚴格推進林蔭路建設。其中,紫陽大道、贛江中大道、京東大道等道路,先后被省住建廳命名為省林蔭路,包括媒體此前評選的廬山南大道、豫章路、廣場北路、井岡山大道、洪都大道、子固路、榕門路、中山路、船山路、福州路等南昌十大“綠色隧道”在內(nèi),南昌共有森林景觀長廊十多條。
吳寧剛說,森林不僅走進了南昌城的大街小巷,更走近了500多萬南昌人的心里。此前,南昌市園林綠化部門曾在南昌中心城區(qū)開展過問卷調(diào)查,顯示公眾對城市園林綠化滿意率達85%,超過80%的標準規(guī)定。
近些年來增加了不少速生樹種
采訪中,也有部分市民表示,雖然南昌被正式命名為國家森林城市,城區(qū)綠化覆蓋率也高達42.08%,但還有一些道路和公園,由于栽種了許多香樟等慢生樹種,而遲遲沒有達到森林的感覺。
對此,吳寧剛坦言,雖然目前南昌行道樹已豐富到四十余種,但集中在新區(qū)新路段,而且一些新引進的行道樹也只是起點綴作用。目前,南昌城里集中連片的行道樹景觀,還是樟樹等高大喬木“唱主角”。因為,給城市添景的行道樹,種什么并非隨意擇之,而是有講究的。首先是盡量選擇鄉(xiāng)土樹種,其適應南昌環(huán)境,生命力強,好活好養(yǎng);同時,要充分考慮城市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要求,在霧霾越來越活躍的當下,行道樹需要有吸灰隔噪、增加空氣濕度等功能。
吳寧剛說,南昌近些年來也增加了不少速生樹種。其中,成活最好的就是欒樹,富大有堤、陽明路和陽明東路都是以欒樹為主。一般而言,新栽植的胸徑15cm的全冠欒樹,3至5年就可以達到林蔭的效果。
對于部分新建公園難以一時形成“城市森林島”的效果,吳寧剛認為,任何一個公園都有其設計者的設計理念和構(gòu)思,一般都會與周邊的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相結(jié)合。
南昌將力推城市空間立體綠化
展望“十三五”,市民們對南昌的“城市森林”有哪些期盼呢?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市民。
市民陳先生表示,希望能多一些垂直綠化,特別是舊城區(qū)、立交橋、綠地少的地方。市民黃女士則希望能依托臥龍山森林公園,打造一個前湖-九龍湖的大型森林觀光區(qū)。
對于市民的期盼,吳寧剛表示,或有實現(xiàn)的可能,但可以確定的是,南昌在十三五期間,將大力推進重大生態(tài)工程建設,加快梅湖景區(qū)改造提升和瑤湖郊野森林公園、大象湖景區(qū)等建設步伐,突出抓好贛江風光帶、揚子洲陸堤結(jié)合風景帶等重點項目建設。
目前,大象湖濕地公園已接近竣工,西客站片區(qū)的龍崗公園,九龍湖片區(qū)的虎形山公園、九龍大道等,也會成為新的城市森林島和森林景觀長廊。
此外,從2012年以來,南昌市還對紅谷灘新區(qū)西站大街、艾溪湖大道、昌東大道、城南大道等一大批道路進行了改造,這些道路有的已經(jīng)具備了林蔭效果。
另外,據(jù)南昌“十三五”規(guī)劃,南昌將推進“森林城鄉(xiāng)·花園南昌”建設,加強以梅嶺為主體的西山山脈生態(tài)保護和生態(tài)建設,梅嶺及西山山脈將成為南昌城中的森林公園。此外,南昌將推進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加大城郊增綠造林和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增加森林面積。“因此,未來五年,南昌肯定會出現(xiàn)更多的森林‘野趣’。到時候,南昌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像森林。”吳寧剛說。
公園森林島
代表性的有人民公園、八一公園、艾溪湖濕地公園、瑤湖郊野森林公園、天香園、漁舟灣濕地公園、燕鳴島公園等,這些公園從高處看,就是一個個城市森林島。
街頭森林島
代表性的有八一大橋橋頭綠地、老福山街心花園、福州路街心花園等,這些綠地也是城市的森林島。
政府辦公場所森林島
比較典型的就是豫章路省委原所在地、北京西路省政府原所在地,還有南昌市委市政府所在的紅谷灘區(qū)域,這些區(qū)域栽種了大量的樹木,也可以算是城市森林島。
評論
全部評論(85)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