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遼寧省發(fā)布了修改后的《社會撫養(yǎng)費征收管理實施辦法》。讓人看不懂的是,遼寧繼續(xù)對超生家庭征收5至10倍基數(shù)的撫養(yǎng)費。在很多省份都調低標準的情況下,遼寧巋然不動,全然不顧已經非常惡劣的人口危機和經濟形勢。
文丨張德筆
要點速讀
1、遼寧繼續(xù)展示“控制人口”的姿態(tài)讓人費解,經濟衰敗和人口危機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沒有任何一個人口危機嚴重的地方完成了經濟振興,東北在這方面尚處在毫無意識階段。
遼寧不和好的學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最被關注的話題自然是社會撫養(yǎng)費。由于國務院把具體的收費標準下放到省一級,很多省份伺機而動,紛紛調低了標準??梢哉f,這是對時局的精準把握。
在為期一年的修訂中,共有29個省份對社會撫養(yǎng)費做出了調整,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調低。甚至某些一貫殘酷而嚴厲執(zhí)行計生政策的省份,也表現(xiàn)出了柔軟姿態(tài)。比如,今年1月,山東省通過了人口計生條例修正案,將原來規(guī)定的基數(shù)的3-6倍,改為按規(guī)定基數(shù)的3倍征收。
而遼寧,不和優(yōu)秀同僚學,反而和以控制人口為施政綱要的北京學。在修訂后的《遼寧省社會撫養(yǎng)費征收管理實施辦法》中,對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條件、多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仍然按照計征標準5倍以上10倍以下征收社會撫養(yǎng)費。
上限依然保持在10倍,是展現(xiàn)一種態(tài)度。北京展示的態(tài)度是“我要控制人口”,遼寧展示的態(tài)度也是“我要控制人口”。且不談控制人口的意義何在,遼寧和北京的情況也完全不同。
且遼寧沒有學壞的資本
在人口老齡化危機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座城都沒有繼續(xù)惡化人口結構的資本,而遼寧,更沒有底氣。
根據(jù)“六普”數(shù)據(jù),全國生育率為1.18,而遼寧、吉林、黑龍江分別只有0.74、0.76、0.75。東北是整個中國的生育洼地,而遼寧是洼地中的洼地。
這毫無疑問要歸功于計劃生育。東北作為“共和國長子”,工業(yè)化比全國其他地方都早,程度高,這直接帶了城市化。遍布東北三省的大型國企,曾給東北人提供了令人羨慕的鐵飯碗,也帶來更加嚴格的生育管制。
計劃生育在中國有兩個特點:1、主要管城市人口;2、主要管體制內人口(包括國企),這兩點都導致遼寧深受影響(城市化早、國企多),生育率一直維持在很低水平。
從老齡化程度看,東北2015年的中位年齡為43歲,比全國的38歲高5歲,相當于全國2027年的水平。
從生育意愿看,根據(jù)社科院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東北人生育意愿全國最低,而且是最不愿意生二胎的。
所以,東北(當然包括遼寧)何來勇氣“控制人口”?
經濟頹敗又讓遼寧陷入人口危機的惡性循環(huán)
生得少只是遼寧人口問題的一面。另一面是來得少,走得多。
東北曾經是重要的人口流入地,“闖關東”太久遠就不提了。從1949年到2008年,全國人口增長了145.17%,而東北地區(qū)的人口增長高達181.61%,人口增長比全國高出40個點。
人口這么大規(guī)模流入,顯然是國家意志主導(建設東北),而現(xiàn)在,再強勢的政府也無法帶來這么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等待東北的,不僅不是人口流入,而是人口凈流出。據(jù)遼寧省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至去年年末,遼寧省常住人口為4382.4萬人,相比2014年,常住人口減少9萬,已經出現(xiàn)負增長。
人口學專家王立波表示,遼寧的人口結構在現(xiàn)在的生育制度下,常住人口達到負增長并不奇怪。相比于人口增長放緩,常住人口的減少更可怕,因為這背后直接指向了人才流失。
今年上半年,在GDP增速排名中,遼寧是全國唯一一個負增長。經濟的頹敗加速了人口的流出。當一個地方不再能吸引外地人時,它對本地人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最近這些年,總能看見在東北念大學的東北人,都不愿意留在東北的新聞,理由很直接:找不到工作或工資太低。
超低生育率導致勞動力短缺、高度老齡化,這兩者又帶來經濟活力喪失,而這又導致人口外流、人才缺少、勞動力短缺,經濟進一步惡化。遼寧正處在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中。
遇到這種惡性循環(huán),遼寧當局應該及時調整。但可以發(fā)現(xiàn),在計生政策的修訂上,遼寧乃至東北,都是全國反應速度最慢的地區(qū)。再往深究,這不僅體現(xiàn)在某一政策上,而是一種慣性,滲透在東北地方政府的作派里。整體上看,是一種偏保守,偏不作為,偏尸位素餐的惰性執(zhí)政理念,這是典型的在其位不謀其政。
前段時間,遼寧大規(guī)模賄選案曝光,省委原書記王珉帶頭賄選拉票,共有45名全國人大代表、523名遼寧省人大代表涉案,數(shù)量之巨讓人乍舌。這樣一個從上到下都腐爛的官場生態(tài),很難指望它有什么真改革,維持政策是最安全的。
遼寧乃至東北要想振新,必須旗幟鮮明地鼓勵生育
在中央主動調整計生政策后,有不少人已經轉變了“人口拖累經濟”的陳舊思維,但這種觀念仍未徹底消除。作用在東北身上,有一種觀點認為,東北經濟已經如此慘淡,再鼓勵生育,豈不是越來越難就業(yè)?
其實,就業(yè)難的本質是經濟失衡,而不是人口問題。人口對就業(yè)的影響是偏正面的,因為人口越多,求職者與工作機會越容易匹配,社會復雜性更高,容易孕育新的工作機會。這就是為什么北京瘋狂趕“低端人群”“以業(yè)控人”,但收效甚微的原因。
而人口危機對經濟的惡劣影響,則是實實在在的。日本在1990年爆發(fā)人口危機,經濟隨之長期停止增長;韓國的勞動力在2016年開始負增長,經濟也正在走下坡路。你觀察一下日本、韓國政府急迫鼓勵生育的態(tài)度,就知道這件事有多緊急。
而且,東北人口不容樂觀的程度甚至超過日本。根據(jù)“六普”數(shù)據(jù),遼寧、吉林、黑龍江的一孩生育率分別只有0.58、0.58、0.60,比東京還要低。即使現(xiàn)在完全放開生育(越多越好),東北的總和生育率也難以達到1.0,人口將急劇萎縮。
在二胎放開后,南方城市由于傳統(tǒng)生育文化保留得比較好(只是被政策限制?。?,或許愿意生,而東北大多為移民后裔,對于敢闖天下的移民后裔,生育觀念就弱一些。他們的選擇是拋棄東北,離開家鄉(xiāng)。人都沒了,經濟如何振興?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http://t.kanshangjie.com/r4
結語
依然維持社會撫養(yǎng)費的高標準征收,或許不會有什么實際影響,因為東北人已經不想生了。但地方政府繼續(xù)展現(xiàn)“控制人口”的姿態(tài),讓人不見東北振興的希望。
評論
全部評論(227)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