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繼續(xù)虧損9720萬。
力帆“第四次創(chuàng)業(yè)”要失???
5月5日,30多家力帆汽車經銷商,聚集在重慶力帆中心門口,身著“力帆還錢”的T恤,向力帆維權。據了解,這是他們一個多月來的第四次維權。
此前的2018年9月,力帆被爆拖欠供應商款項、資金鏈緊張。隨后,力帆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股份”)緊急發(fā)布澄清公告表示,他們與供應商合作關系穩(wěn)定良好,除了個別供應商質量糾紛外,沒有供應商追討貨款的情況;針對股權解押、質押疑問,力帆表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質押融資是市場上常見的融資手段之一,產生的質押風險在可控范圍內,不存在平倉風險或被強制平倉的情形,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fā)生變更。
力帆集團1992年從摩托車市場起家,由創(chuàng)始人尹明善在53歲創(chuàng)辦。最終,他用20萬元資本,將力帆打造成營收上百億的產業(yè)集團。從2003年開始,尹明善開始了他職業(yè)生涯中的最大冒險——造汽車。
不過,近些年,同為民營企業(yè)的長城與吉利,開始成為自主大軍中的佼佼者,而力帆汽車卻始終沒有趕上行業(yè)主流,整體比較邊緣化,產銷常年維持在10萬輛到15萬輛。
公開數據顯示,力帆2018年營業(yè)收入110億元,同比下降12.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3億元,同比增長48.3%;扣非凈利潤則虧損高達21.49億元,同比跌幅達1047%。此前三年,力帆股份的扣非凈利潤在-1億元到-4億元之間。其中2018年最低,為虧損1.37億元。銷量方面,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力帆銷售汽車10.2萬輛,近四年來的最低,遠低于2015年的15.8萬輛。
對于此次維權,記者聯(lián)系了重慶力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馬可、力帆汽車銷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軍以及力帆股份董秘辦公室,但截至發(fā)稿,他們均未回復。
部分力帆汽車經銷商告訴記者,近幾年力帆汽車推出新品少,研發(fā)能力差,跟不上市場節(jié)奏,導致不少經銷商虧損,最嚴重的每年要虧200萬。最近,非授權經銷商四五折拋售行為,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力帆還錢
誰也沒料到,力帆會如此快陷入經銷商維權。此前的2019年1月,力帆還為經銷商向銀行申請授信。公告表示,力帆股份為了解決在產品銷售過程中,信譽良好且具備銀行貸款條件的汽車經銷商的付款問題,由力帆股份的子公司、汽車經銷商與指定銀行、重慶力帆財務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xié)議,向指定銀行和力帆財務公司申請授信總額不超過10億元。
部分力帆汽車經銷商告訴時間財經,僅僅一個月后,力帆就出現給非授權經銷商的批發(fā)價,遠低于給授權經銷商供貨價,造成市場混亂。據介紹,從2019年2月開始,有接近力帆內部的多位人士,一次性買斷兩三千臺車,然后以四折或五折的價格,分銷給成都、武漢、上海等地的資源公司,或者拿到二手車市場銷售。
據了解,力帆授權經銷商拿車的價格一般在指導價的9折左右。這就造成經銷商與資源公司售價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價,“少的差2.5萬元,多的能差到4.5萬元?,F在信息傳播速度很快,全國消費者都知道力帆汽車可以五折購買。之前,每個月還可以銷售十幾臺車,但從2月底開始,一臺都銷售不出去。有的經銷商,庫房里還積壓著100多臺車。”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部分經銷商從2019年3月開始,跟力帆反映這個問題。“但力帆銷售公司并不認賬,表示沒有那么多車。提到賠償問題,他們更是說沒錢??傊?strong>就是一種推諉的狀態(tài)。”記者聯(lián)系了力帆股份,但對方并未對此回應。
這也讓經銷商多年來積累的“怨氣”徹底爆發(fā)。在發(fā)給力帆股份的維權函件中,經銷商表達了對力帆的11條不滿。其中,包括2019年3月起來,貴司無車可發(fā),且不退款;2018年1月宣布邁威官方降價,但對在庫車輛未做任何補償;因力帆汽車未發(fā)車,導致經銷商三方承兌到期,損害經銷商利益;產品質量低下,邁威、軒朗車型發(fā)動機、變速箱、電路返修率奇高;以各種借口拖延建店驗收和拖欠支付建店補償……
維權經銷商對時間財經表示,他們維權也是迫于無奈,希望力帆能給予退網賠償,將包括但不限于保證金、建店補償、返利、銷售款等全額返還給他們;全額回收庫存車和庫存配件及專用工具……
十面埋伏?
2006年初涉汽車領域時,尹明善曾這樣形容力帆的處境,“力帆轎車只是從四面楚歌走到了十面埋伏,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頭腦清醒”。
十幾年過去了,力帆依然未能走出困境。據部分業(yè)內人士介紹,力帆股份主營業(yè)務不景氣,盈利能力有限,導致近些年壓力倍增。早期,力帆主要依賴于摩托車、發(fā)動機業(yè)務,后期摩托車銷量銳減,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盡管力帆旗下車型不少,產品布局完整,但卻始終沒有一款爆款車型。
財報顯示,2019年一季度,力帆股份營業(yè)收入約為22.47億元,同比降低31.07%;凈虧損9720萬元,同比下滑257%。
對此,艾瑞咨詢汽車研究總監(jiān)聞文曾表示,導致力帆陷入窘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產品本身存在的問題,難以形成強有力的品牌影響力和有效的競爭力。
除了產品,力帆的戰(zhàn)略也出現了問題。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時間財經,力帆汽車的自身發(fā)展戰(zhàn)略、電動化進行的不順利,都影響到了力帆汽車的銷量和盈利。
不容忽視的是,力帆股份的資金壓力增大。財報顯示,從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間,力帆股份的負債率都在七成以上,其中2016年最高達到76.74%;同時,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從2013年起亦持續(xù)呈現負值,其中,2017年達到了-14.5億。盡管2018年有回暖,達到5695萬元,但力帆的資金壓力依然不容小覷。
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力帆開始“變賣家產”。2018年底,力帆股份以6.5億元的價格,將所持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車和家。此外,力帆股份還將原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以約33.15億元作價賣給重慶兩江新區(qū)土地儲備整治中心,而據其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力帆已將約24.45億收儲款收入囊中。
值得一提的是,力帆股份被懷疑“蹭熱點”。在其4月13日發(fā)布公告稱,將與武漢泰歌氫能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地大工業(y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氫燃料電池發(fā)動機、氫能源乘用車產品等方面開展合作,提供“代工”服務。隨后,它連續(xù)5個交易日收獲漲停。
不過,這也遭到上交所的問詢。力帆股份在回復中稱,“公司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項目尚處于合作開發(fā)初期,可能存在項目開發(fā)不成功的風險,可能存在項目開發(fā)不及預期,導致產品無法進入國家氫能乘用車公示目錄的風險。”公告一出,隨即上演股價“跳水”,從9.36元下跌到目前的7.04元,跌幅達到24.7%。
已退居二線的尹明善,面對轉型不順的力帆,是否會重新出山呢?
本文來源于時間財經,作者:歐陽西子
評論
全部評論(1158)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