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致富的機會,一旦成功,一年后就能富甲一方。并配套了一套方案 :如果不照著做,每天的失敗率是 0.5% ;照著做,每天的失敗率就降到 0.05%。
你會不會每天照著做?尤其是這個方案很復雜、很麻煩。
理性思考一下 :照著做,每天有 99.95% 的概率會邁向成功,問題不大。然而就算不照著做,每天也有99.5% 的概率不會失敗。
99.5% 和 99.95%,就像金條上標的 999 和 9 999 一樣,差別真那么大嗎?這么大的成功概率,稍有借口就會省掉一天、兩天。有那么幾天不按照方案去做應該不會存在什么問題吧?
然而我們再換個方式算筆賬,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決定。這里有兩群人,分別各一萬人,一群人按方案做,一群人不按著做。依照這樣的成功概率,2024 年1 月 1 日到 12 月 31 日,照著做的那群人最終剩下 8 300多人 ;可是不做的呢?
僅僅剩下 1 600 多人。
我們很容易陷入“理性的無知”中,并且在信息越自由、越充分流動的環(huán)境中,越容易陷入。“理性的無知”最早是一些學者用來形容美國選民的。他們發(fā)現(xiàn)美國很多選民對所選對象非常無知,但這種無知對選民來說卻是理性的——一張選票能改變整個選舉結(jié)果的可能性極小,為了這張選票而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了解政治實在“太不劃算”。
所以我們經(jīng)常明知偶爾上班“劃水”不對,但還是抵抗不了向下的牽引力 ;我們明知碎片化的閱讀會讓我們無所適從,還是要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刷短視頻 ;我們明知一項改革能讓瀕死的企業(yè)獲得新生,但就是下不了決心去得罪某些人……
再怎么微小的幾率,一旦累積乘以倍數(shù),就變得顯著。所以短時間的風險評估、堅持是一回事 ;長時間的風險評估、堅持是另外一回事。
每個人每天在路上遇到車禍的幾率,微乎其微。沒有任何一個人出門開車或走路時,會去預想 :啊,我今天要用什么方法避免遭遇車禍?因為微乎其微,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會專門來預防。
可是道路上有這么多的人、這么多的車,數(shù)量累積之后,再微小的幾率乘以巨大倍數(shù),就是 2023 年全國 175 萬起交通事故。可是市場上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商品,數(shù)量累積之后,再微小的幾率乘以巨大倍數(shù),就是 2023 年全國注銷的 2 747 萬家企業(yè)。
許多人將自己看成了分母的一部分,最后卻活成了小部分的分子 ;許多人將自己一時的氣餒當作休憩,卻發(fā)現(xiàn)被別人迎頭趕上 ;許多人認為自己通權(quán)達變,到頭來發(fā)現(xiàn)自己在刻舟求劍。
萬物恪守法則,因而生生不息 ;人因求變,而吞八荒、定九州。習慣深度思考,懷疑自己,保持理性、用系統(tǒng)的知識對抗無知,是恪守與求變之間隱藏的法線。
評論
全部評論(21595)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